近日,经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六盘水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相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六盘水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背景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标志性战役,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六盘水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我市加大绿色发展转型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绘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蓝图,打造“幸福六盘水”提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引。
二、《规划》总体要求有哪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要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支撑,加快推动六盘水市生态环境统筹保护和协同治理,纵深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安全,增强优质绿色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打造西南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三、《规划》目标任务是什么?
到2025年,完成11项约束性指标、8项参考性指标,细颗粒物浓度优于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以上,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8.3%以上,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无劣ⅴ类水体,县级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82%,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为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在65%以上,生态质量指数稳中向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降低。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生态质量指数,水土保持率等8项指标达到省下达目标要求。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四、《规划》有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为目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建设绿色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生态绿色画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大环保战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坚持协同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整治战五大攻坚战,将污染治理和监管能力向高水平提升,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出新绩。
(四)强化风险防控,牢守环境安全底线。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加强生态环境风险源头防控,推进重金属、危化品、新型污染物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牢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五)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标准、监测评估预警、监督执法和督察问责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健全监测、评估、执法、监督等监管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