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依山而舞,临水而居。从“江南煤都”蝶变为“中国凉都”,地处乌蒙山腹地、沿北盘江进发的六盘水,全市森林覆盖率已从1985年的7.5%跃升至2019年底的61.5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83%。
目前,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36项指标均已达标,相关验收工作已准备就绪。
绿之道,自“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旅居相宜”开始发生巨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六盘水,接续奋斗,在新征程上。
今日起,我们推出《砥砺奋进的“创森”之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此为“精品水果篇”
记者 胡绍山
漫山遍野花开,百香果园斗绿。位于六枝特区牂牁镇境内的牂牁江,在绿意盎然中迎来了一年一季特有的生命底色。
水清鱼跃的江面,一艘“身轻如燕”的快艇驶过,荡起粼粼波光。
云朵飘散,一抹红霞挂在天边,筑起了一道道朦胧的诗意。
位于牂牁江畔的百香果基地(资料图)
今年4月中旬,离牂牁江百果园基地不远处的沃柑基地里,牂牁镇半坡村村民邓吉禅正和大家一起,忙于采摘金黄色的沃柑。
“你看,那一片沃柑还没有采摘过,果很大,几分钟就可以摘一箩筐。”手指着另一处小山坡,邓吉禅说,半坡村种植的沃柑估计还能持续采摘到五月初。
平时,邓吉禅主要在基地内负责除草、施农家肥以及采果等,“摘果只是我们务工的一部分,出工一天,平均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已实现初挂的牂牁江“沃柑”
沃柑种植,让绿色成了“经济”
李志平是贵州航润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采摘现场,他顶着烈日,将村民们采摘的沃柑,统一堆放在基地的产业布道上。
“请大家将沃柑倒在这些塑料框里来,以便我们明天运送出去。”说这话时,李志平用袖口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同样,在牂牁江畔的百香果基地内,今年61岁的卢香荣也将管护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查看百香果长势情况,带领当地村民修枝剪叶、松土等,成为了他的工作日常。
“没想到,如今这把年纪了,我还能成为产业工人。”卢香荣笑着说。
多彩贵州网记者了解到,在这里,曾经只长杂草,不见森林植被的荒山;如今竟成为了种植百香果、芒果和沃柑等精品水果的沃土。
依江而生的十多年前,卢香荣一家主要靠打鱼为生,日子过得不温不火。
沃柑迎来大丰收,村民们在家门口务工,吃上了“生态产业饭”
“放鱼、放虾不是长久之计,我们担忧的是生态环境也会遭受到破坏。”在卢香荣的记忆里,以往的牂牁江江面,不像现在一样清亮。
后来,卢香荣和当地村民们一道,积极响应当地人民政府关于生态移民搬迁的号召,将家从江边搬迁至离水位相对较远的位置。“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鱼和虾也逐渐多了。”
说起搬迁前后的感受,卢香荣感言,“保护生态是正确的,我们大家都是受益者!”
那么,搬迁后怎么生活?卢香荣说,随着近年来牂牁江旅游景区的打造,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这里观光、赏景,山青了、水绿了,大家还能就近就地把钱赚起来。
如今,卢香荣的务工年收入也达到了3万多元。
“等到这里的果园全部见效后,我们的收入应该会更高。”谈及未来,卢香荣信心满满。
牂牁江畔!有着“果汁之王”、“摇钱树” 等美誉的百香果挂满枝头(资料图)
据此,牂牁镇以旅游业发展为背景,巧用“三变”改革政策,发展了热带精品水果种植,走出了一条农旅“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化路子。
“我们发展涉林产业,其目的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企业和群众等实现多方受益的目标。”李志平说。
一片沃柑、一坡百香果、一个百果园。该产业总面积为6000亩,目前仅沃柑就有1000亩初见效益。
令人欣喜的是,这里产出的沃柑除游客进基地采摘外,已远销到广西、湖南、四川等地。
现如今,立足牂牁江旅游景区打造,致力绿色产业布置的牂牁江,已然成为了当地治理生态的典范。
立足实际才能行稳,开拓创新方可致远。近年来,六盘水市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模式,采取治理石漠化、防止水土流失等举措,让山绿、水清、河畅成为进入人们的视野。
同时,该市还依托“三变”改革模式,引导村集体和农户将森林、荒山、古树、林地等资源入股森林旅游开发、林下经济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等产业项目。
荒山荒坡上长出了“金果果”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全市参与“三变”改革涉林面积达156.83万亩,整合转股林业资金2.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林业28.9亿元,入股林农达63.4万人。
“我们探索出了赋予林农就业创业优先、入股分红优先和办证审批优先的‘三优先’模式,绿色红利得到逐步释放,这也是我们目前一直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勇说。
行走凉都。林之歌,奏响新时代发展进行曲。林之果,谱写出生态发展新篇章。
如果说“荒山荒坡变绿”是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那么,布置精品水果产业,更是治理石漠化、防止水土流失的显著成效。
多形式、多方式做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更需注重的是提质增效。
就拿素有“凉都小海南”之称的牂牁镇来说,利用荒山荒坡种植精品水果,实现了“生态、经济、旅游、社会”等多重效益,其做法值得借鉴。
目前,在牂牁江畔,尽管初见效益的沃柑采摘及销售已基本结束,待到下一次的花开时节,必将再迎一番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