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依山而舞,临水而居。从“江南煤都”蝶变为“中国凉都”,地处乌蒙山腹地、沿北盘江进发的六盘水,全市森林覆盖率已从1985年的7.5%跃升至2019年底的61.5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83%。
目前,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36项指标均已达标,相关验收工作已准备就绪。
绿之道,自“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旅居相宜”开始发生巨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六盘水,接续奋斗,在新征程上。
今日起,我们推出《砥砺奋进的“创森”之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此为“刺梨产业篇”
记者 胡绍山
群山环绕、满眼皆绿。
四月的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刺梨基地内,一垄垄刺梨树长势喜人。
粉色的花,苍翠的叶,在清风的吹抚下,摇曳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水城区:刺梨花开,香满园
尽管时令已过了刺梨管护之“松土、修枝、施肥”的春冬季。但是,村民邓吉栋依然隔三岔五地深入到刺梨基地内,查看刺梨开花情况。
“进入花期,如果看到部分花开得不好的,我会将其‘掐’掉,以便让其它花结出更好的果。”邓吉栋说。
刺梨花开,游客到来
那么,种植刺梨的秘诀何在?邓吉栋总结,“除了土壤本身之外,讲究的是日常管护;我们要随时将其‘伺候好’,只有这样,一年下来才有‘搞头’!”
邓吉栋是当地有名的刺梨种植大户,去年,他家的10亩刺梨实现丰产,得了5万多元收入。
“我家种植刺梨已有7年时间,从初挂果那年收入3000元到去年的5万多元,都是逐年增长。”邓吉栋笑着说,“管护得好,刺梨的个头才大、品质才好、个数才多;从目前开花的情况来看,今年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
留住花开的模样,让摄影成为时尚
今年80岁、有着50多年党龄的邓吉栋,在劳作之余,还将管护刺梨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他说,“一人富不算富,我希望更多村民通过种植刺梨把钱赚起来。”
此外,因种植刺梨实现了“老有所为”之梦想,邓吉栋更是萌生了创作刺梨诗歌的灵感,他想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目前,邓吉栋已创作出了:
“刺梨产业好处多,我种刺梨几大坡。
青山绿水生态美,增收致富暖心窝。
刺梨种植我们跟,今年产量要大增。
只要我们跟党走,家家致富又一春。”
......等为内容的数十首诗歌。
邓吉栋坦言,“我创作刺梨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想让更多的群众知晓这一产业的好处,并在劳作过程中通过传唱来解除疲劳;同时我们要感恩党的好政策,要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不忘初心,感恩共产党的好。”
曾经的“刺梨野果”,如今的“凉都三宝”
截至目前,野钟乡刺梨种植面积为20400亩,涉及农户1023户4653人。
“去年我们乡收购刺梨鲜果723.8吨,产值达434.3万元。其中:初挂果面积达8000余亩,盛挂面积3000余亩。”野钟乡政法委书记管平说,该乡将在做好现有产业管护的同时,采取“农投引领助攻坚、村社合一强生产”等举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野钟力量。
事实上,水城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的目标,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将刺梨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来抓,并按照“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刺梨种植面积达38.9万亩,涉及20个乡(镇、街道)96个村,覆盖农户37358户162170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2036户,53275人。
刺梨大丰收,群众有收入了
放眼整个六盘水市的刺梨产业发展,该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原则,出台了《六盘水绿色红利凉都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五项绿色行动”,让林业产业发展成为林业工作的重点。大力实施刺梨“千斤园”建设,刺梨产业已从规模化种植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政府要“绿”、群众得“利”的双赢的生动局面,且种植面积已达到117.56万亩。
加工,让刺梨产业链得以延伸
“厚植于‘绿’,我们持续下好‘刺梨’这盘棋,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与产业交相辉映的精彩新篇章,将森林资源的挖掘工作做到极致。”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诚如是说。
水城区“初好”加工厂:完成压榨及灌装的刺梨浓缩液
有种植就有销售,六盘水紧扣刺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种植管护、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入手,建成刺梨加工企业6家。其中:六枝特区1家、盘州市4家、水城县1家,规划年加工能力为68万吨。
“初好”刺梨系列产品
目前,在六盘水,仅刺梨“一、二、三”产端的发展,其全产业链新格局已形成。与红心猕猴桃、水城春茶叶一道,被尊称为“凉都三宝”。且为农户找到了增收致富的经济增长点,为六盘水筑起了一道牢固厚实的生态屏障。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刺梨于“林改”,已成为六盘水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佼佼者”,成为实施“大生态”建设的“如意郎”,成为推动“大发展”的“潜力股”,成为助力“大扶贫”的“先锋队”。
刺梨于“效益”,已成为六盘水生态治理的“先锋树”、旅游发展的“景观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那么,刺梨之路怎么走?这需要大家倾注更多精力与投入,要在“种、管、加”“产、供、销”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并做强、做大、做优品牌,方可行稳致远。
如今的六盘水,“小刺梨”之“大产业”,扬帆再起航便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