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了解到,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六盘水市围绕“建、调、管、享”开展工作,聚焦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奋力开创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因地制宜系统“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立足全市资源禀赋,将六枝特区牂牁江、盘州市妥乐古银杏、水城区野钟黑叶猴、钟山区天生桥等生态功能重要、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景观独特及其他有必要保护价值的地方都保护起来,做到应保尽保,针对各种自然资源特征和保护需求,因地制宜对应申报建立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截至目前,已建立自然保护地5类、18个,总面积10.72万公顷,保护了全市90%的陆地生态系统、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形成了全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资源最好的区域。
依法依规科学“调”。坚持依法依规、保护优先、实事求是、多规合一的原则,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科学调整,妥善解决矛盾冲突问题,让生态资源得到更好保护。结合实际需求,调整完成盘州市老黑山森林公园和钟山区凉都森林公园的地域范围,正按程序将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启动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采取成立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级工作专班、聘请5位省级专家进行指导把关等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推进工作,目前正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进行再完善。
多措并举全面“管”。压实管理责任,通过积极争取成立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等方式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责有人担,事有人做。建立制度措施,以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区域设立由市领导担任的市级林长,并将自然保护地相关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制定印发《六盘水市自然保护地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地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等相关制度措施,推进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加强监督检查,每季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适时开展监督检查结合,积极消化问题存量,有效遏制问题增量,近三年来共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地案件32起,形成强大震慑作用,破坏自然保护地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推进设施建设,建立“六盘水林业云”管理平台,在自然保护地重点区域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5个,太阳能森林防火语音提示系统(无人值守卡点)40个,设置标识标牌500余块(个)。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宣传内容和资料设计上下功夫,达到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过目难忘、教育深刻的宣传效果。近三年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册、悬挂宣传标语1000余幅、制发的宣传短视频播量达到10万次以上,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提升服务全民“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顾生态保护和为民服务的原则,推进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四季如画六盘水、五彩斑斓保护地”的体验感,将必要的自然保护地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景点、群众多元化需求结合起来,修建步道100余公里,安装科普、照明、休憩、观光等便民设施500余个,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便捷的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地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开展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的主阵地和“网红点”。
现如今,六盘水逐渐形成了“望得见山、看得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园、后花园和幸福园。